TAICA【AI聯盟學分學程】

學程類別學程名稱學程負責人學程屬性學程特色修習對象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工業應用學分學程 電機系莊豐任教授 整合學程 本學程配合政府推動工業創新政策,以強化產業發展動能,回應人工智慧技術所帶動之產業變革與挑戰。以培育具AI應用能力之跨域人才為目標,適合各領域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修習。 本校【理工學院】或已完成「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學生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自然語言技術學分學程 外文系黃舒屏副教授 整合學程 為配合協助政府的各領域的產業創新計畫,驅動產業發展量能,為因應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大型語言模型應用在各領域的潮流,透過循序漸進的修課規劃,讓學生在自然語言相關領域有所理解,未來應用技術在各產業的創新上。 本校【電資領域(含工學院及資管系)】或已完成「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學生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 物理系郭建成教授 整合學程 本學程主要給跨領域學生修習,因此課程設計從先修的程式設計和機率開始,透過循序漸進的修課規劃,讓學生除了有完備的人工智慧技術外,也了解相關倫理議題,最後透過人工智慧專題應用,讓學生們理解人工智慧技術在產業上落地的考量。 本校全體學生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學分學程 化學系邱政超副教授 整合學程 本學程主要設計給電機資訊領域的學生,透過循序漸進的修課規劃,讓學生除了有完備的人工智慧技術外,也了解相關倫理議題,才能在影像、視覺或相關應用有上基於人本的創新。 本校【電資領域(含工學院及資管系)】或已完成「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學生

相關學程

學程領域學程名稱學程負責人學程屬性學程特色
人工智慧 商業數據分析與創新微學程 資管系康藝晃副教授 微學程 在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分析平台的基礎之上,我們利用線上課程和開放資料、依據商業模式和商業情境設計資料個案,強調使用高階套件和視覺化工具,將現代化的數據分析方法運用在各種商業實務之中,本學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不同系所的同學能夠互補專長、互助學習。
人工智慧 人工智能投資微學程 財管系王昭文教授 微學程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席捲全球,數位化、網路化與行動化之發展趨勢,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會與新挑戰。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 WEF)提出「六大功能領域,十一組創新」的明確發展架構,刻畫出 Fintech 可能帶來的明日金融環境樣態。其中架構內提到的投資管理將出現理財機器人,是一種線上的財富管理服務,在以機器人為主體的規劃下,達到以演算法為基礎的投資組合建議,其特色為極其低廉的成本與投資門檻。近年來理財機器人管理規模呈現高成長,顯示其市場接受與認同度快速上升,2017年三月全球最大基金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宣佈,因投資者對自動化投資服務感到滿意,決定未來將逐漸摒棄主動投資策略,改由倚賴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量化投資。
人工智慧 生成式AI(人工智慧)素養微學程 西灣學院林季怡教授 微學程 UNESCO在討論AI素養時,聚焦於五個主題素養:人本心態(Human-Centered mindset)、AI倫理(Ethics of AI)、AI的基礎及應用(AI foundations & applications)、AI教學(AI pedagogy)、以及AI專業發展(AI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本學程發展重點為AI素養,為運用AI資料所需的基本能力,從文本操作和分析,到圖像生成,再到語音識別等系統,並能有意識判讀AI解答問題、文本、圖像、程式碼生成資料之能力,包括:個人能夠對AI科技進行批判評估,與AI有效溝通合作,以及在網路、家庭和工作場所使用AI作為工具的能力。本學程特色為,在三個層面強化次世代AI素養,包括:1)理解層面:成本效益分析/人類能動性;2)深化應用層面:人類課責/人類發展;3)創造層面:社會責任/AI時代公民意識。
工程(跨人工智慧領域) 智慧製造聯網微學程 機電系王郁仁教授 微學程 整合跨系所課程與多位老師的研究專長,開授智慧製造聯網專業課程,將各國的技術現況與研究重點帶到課堂,傳授前延技術,並建立智慧製造場域供學生體驗與實作。
工程(跨人工智慧領域) 資通安全學程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 整合學程 本學程重點包含以密碼學為出發點的密碼協定設計與應用課程,著重在培養修習的學生具備融會貫通能力,能夠針對不同環境下的各種生活應用,利用密碼學的知識及各項密碼元件來設計、分析並且檢驗安全協定,以滿足安全需求。此外,針對網路環境安全的確保是另一項重點,教導學生如何保護自己的使用環境不受到來自於網路上的各項惡意攻擊。最後則是資訊法律的部分,藉由法律的角度切入來檢視技術層面的可行性與合法性。
工程(跨人工智慧領域) 跨領域智慧製造學程 機電系王郁仁教授 整合學程 本學程將結合機電系、資工系、光電系、醫科所、教育所、資管系、應數系之專業教師,除提供學生跨領域智慧製造中所牽涉到的機動學、自動控制、機械製造、機器學習理論、訊號處理、邏輯控制等跨領域相關知識外,並提供與智慧製造相關的跨領域實務課程,從基礎學理訓練出發,再以實務課程作為驗收。 藉由智慧製造跨校跨域教學聯盟,訪視相關業者和邀請業師現身說法,利用案例分享討論,訓練學生利用學校或業者相關資源,也包含業師授課之實務教學,讓修課同學可以提升知識與技能。
基礎科學(跨人工智慧領域) 人工智慧與數學學程 應數系林晉宏副教授 整合學程 因應科技發展對人工智慧的需求,開設使學程協助學生學習相關於人工智慧應用所需的數學課程(原理)及計算機程式運用,以期面對未來人工智慧所遇到的不同問題,以此基礎開發新技術或方法。
基礎科學(跨人工智慧領域) 計算物理及人工智慧微學程 物理系黃信銘副教授 微學程 微課程除了基本程式語言的教授,並加入高速計算、量子計算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之慨念,加強學生面對新時代的研究與未來科技。

國立中山大學 AI 數位課程平台

地址:804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電話:07-5252000

© 2025 NSYSU AI PLATFORM - All Rights Reserved.